主管的績效是什麼?只是達成上級交辦的工作嗎?還是完成部門的KPI?
KPI當然很重要,從KPI中能夠知道目前組織的方向和進度。孫子兵法提到過「上下同欲者勝」,KPI可以凝聚組織內,所有人員的共識,讓大家向同一目標前進。但是,有一個前提:這個目標是經過溝通的,而且是目前最重要的。有的時候,一組KPI之間是有衝突的,這個時候,主管和同仁必需要有共識,那一個為主,那一個為副。有時是有所犧牲,否則主管和同仁都會覺得很痛苦,只會覺得組織的目標不明確。什麼都要,什麼都要不到。
比如說,成長與獲利,那一個重要?我們要不惜犧牲毛利去衝高市佔率,還是,無論如何都要保有利潤?這個答案與產業特性有關。以景氣循環很明顯的產業而言,在旺季的時候要想辦法衝高獲利,也比較容易達成。淡季時,是不是要衝市佔率?如果是「轉換成本高」的產業,當然要衝市佔率,當旺季來臨時,整體的獲利就會上昇。但「轉換成本低」的產業怎麼辦?那真的是辛苦的產業。
再回過頭來說主管的績效吧。完成組織的KPI只是必要條件,重點是用什麼方法完成。如果,只是關心自己的績效,完全不顧其它部門的人,不是一位好的主管。只是關心自己的績效,不管部屬是否會成長,也不是一位好的主管。
主管的績效也不是自己部門的績效而已。應該是,這位主管能夠影響的所有部門的績效總和。換句比較白話就是,主管就是要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影響力所及的部門都能達成公司所付與的使命。有時,會影響到自己的部門績效,但,也要有所犧牲。
如果是這樣,誰願意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呢?這個就是制度的問題。公司必須由管理、制度上讓主管覺得可以作有意義的犧牲,而不會斷送了自己和部屬門的前途。
最後,才說到主管的影響力,也是如何運用組織力量,完成目標的方法。
影響力的來源有三:特殊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職位。這三個主要的來源可以都可以用,只要能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
所謂特殊的人格特質,比如說是聖嚴、證嚴德高望重,只要他們一句話,就會有許多的人願意跟隨。有的人,個性上就是容易與人溝通,容易讓人信服,也容易凝聚部門的能量與士氣,部門人員都能團結在一起。有的人,有理想,有願景,讓其他人就是願意跟著一起努力、打拼。
專業能力,也容易了解。在公司中,誰的專業能力較好,久了大家多少都會知道,如果有難解的問題,我們當然會去參考專家的建議。
最後,講的是職位的影響力,有的時候,還真的需要較高職的人來仲裁。但是,有個風險:職位高的人,對現場的狀況、對細節並非十分了解,很容易就會判斷錯誤,下錯對策。即使出了問題之後,主管願意出來扛起責任,但對部門的士氣還是會有影響,也會浪費部門的能量,做了錯誤的事情,也可能會危及到部門的存廢。但是,主管還是不能逃避下決定。
以上三種特質,沒有對錯,只有時空不同,用不同的方法。但是,如果偏好使用職位的影響力,久而久之,組織會養成凡事都要職位高的人來下決定的習慣,對組織、士氣,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最近,讀了「教養啊!教養」這本書,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如果我們只是指使孩子做這個,做那個,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完全不講背後的道理。犯了錯,就打、就罵、就處罰,這樣長大的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充滿了暴戾之氣。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書上建議的方法,也是我想用的方法:做父母的要有原則、紀律要求,但要多一點耐心、多講道理,讓他們了解。我也很專心的告訴我的孩子,事情的道理,他們真的會懂,也愈來愈懂事。真的,孩子會懂的,不用欺騙、不必威脅、不需利誘。
管理,我一向覺得,道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