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挑對雪球股 賺1年等於別人賺8年

這就是我想要的方法,穩穩賺股利,不隨市場殺進殺出。不過,這個方法的先決條件是,本金要夠,否則心理上的壓力還是太大。

實證案例1:滾出3000萬資產的小公務員溫國信
Smart智富 150期

挑對雪球股 賺1年等於別人賺8年

他原本只是一個領死薪水的上班族,30年前投入職場時,月薪只有1萬元。不過,就從這1萬元開始,一路存錢、滾錢,包含房地產增值,如今已滾出超過3,000萬元的資產,單是投資股市的資金就超過千萬,而且能夠年年獲利超過15%。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個小公務員名叫溫國信,今年57歲,成功大學統計系畢業,目前在國營事業任職。出身農家,家境又不寬裕的他,從小看重每一分錢,加上對數字敏感,他除了努力賺錢,每天還在思考,如何用一套穩妥的方法,把自己賺到的錢放大。最近剛完成一本新書:《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書裡的內容,都是他從小員工開始,如何靠投資實戰賺到錢的紀錄。

對於自己摸索出來的投資方法,溫國信很有自信。他告訴《Smart智富》月刊記者:「樂透彩的中獎機率才500萬分之一,機率太低了,我一點都不羨慕那些人(中樂透的人)。」由於他個性務實,懂得拒絕誘惑、不受別人意見左右,因此花15年時間投入研究,終於給他找出一套能夠穩穩賺的方法——「倉儲式選股投資法」。他認為這套方法「只要能嚴格執行在『低價區』買進的紀律,搭配穩健配息,一定會賺錢,賺錢機率比中大樂透高多了!」

傲人戰績》
5年來每年績效都逾15% 連金融海嘯也沒襲倒他

這套方法真有這麼靈嗎?在《Smart智富》月刊記者要求下,他攤開過去5年來的操作績效,每年都創造超過15%的報酬率,即使2008年遭遇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大崩盤,他都能找出16檔「雪球股」(編按:由巴菲特雪球理論衍生而來,亦即選對好股票,年年賺股息,就像滾雪球一樣),靠領股息,照樣獲利

即使無法像他買齊16檔,例如中華中小企業財務顧問協會的社團友人陳秀女只有買進他建議的幾檔股票,年獲利也超過20%,比18%優惠存款利率還高。

或許你以為年賺15%很少,台股1根漲停板7%,個股只要連3根漲停板,不就可以超越15%的獲利目標了嗎?可是,溫國信自有一套不同的計算和比較邏輯:以一個年薪百萬的上班族做試算,扣除生活開銷、小孩教育費等,如果沒有投資,1年單靠存錢,能存個30萬就算很不錯了(編按:以存錢比率30%計算),存個7年不過存下210萬!可是,如果懂得運用這套「倉儲式選股投資法」,拿10萬本金,1年可賺1萬5,000元;拿100萬本金,1年可賺15萬元,如果想辦法攢到1,500萬元,那麼就有機會每年穩穩賺到225萬元,換句話說,「懂投資的人賺1年、等於是薪水族賺8年!」

問題是沒那麼多本金,怎麼辦?30年前的溫國信,一樣碰到這個問題,他是怎麼解決的?

實戰檢討》
股票張數太少獲利有限 等存到足夠本金再進場放大獲利
時間拉回1981年,頂著國立大學畢業的學歷,溫國信隻身跑到台北打天下,因為功課好,順利考上特考,進入穩定的國營事業工作。當時起薪差不多1萬元,付掉房租之後,這個節省的客家囡仔,每月竟能將50%的薪水存起來,存了點錢,學統計的他,就想靠投資股票,賺一點外快。

正因為資金少, 也不知道能買什麼股票, 就挑了1檔市價當時跌破10元面額的股票——中國力霸(9801),股價只有7.9元,買1張只要7,900元。可是,抱了3個月,股價不但沒動靜,還小跌到7.6元附近,因為擔心股價會跌更多,小心謹慎的他當機立斷馬上賣掉,結算小賠300元出場(編按:中國力霸已於2007年申請重整,停止交易)。

別小看這300元,當年,這筆錢可以買30碗陽春麵。對個性保守、每一分錢都要算清楚的溫國信來說,已是不小的虧損。這個經驗讓他認真思考:我現在適合買股票嗎?他檢討後發現,1.自己根本不會選股,挑股票只是憑感覺、看價錢,最後連怎麼賠的,都搞不清楚;2自己的口袋不夠深,存款只夠買1張股票,雖然虧損有限,但反過來說,如果想從股市賺錢,投入本金不夠大,一次只能買個一、兩張,即使獲利,也很有限。

有了這層體悟,他決定:先存本金,等到錢存得夠多時再進場。於是,從那時起,接下來的15年,他根本不碰股票,只用力存錢,目標先存到足夠的本金,再研究如何從股市投資獲利。

因為存錢比率高達50%,而且婚後太太也加入存錢行列,不僅如此,還得到娘家贊助一筆買屋款,4年後,溫國信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因為太太在桃園工作,所以選擇在桃園買下一間總價160萬元的公寓,厲害的是,當時還只是基層員工的他,自備款竟準備了113萬元,等於在31歲就擁有了人生第一桶金(雖然有部分是親戚贊助)。因此他當時申請的房貸不過47萬元,而且是用國營事業員工才能申請的7年期優惠房貸。儘管貸款利率比市場行情低,但是不喜歡負債的溫國信,只要存下一點錢,即使只有3,000元,也趕快拿去還房貸本金。

快速還房貸只是節省支出而已,這位精於計算的公務員,還把家裡兩個房間拿出來分租,增加每個月的收益。結果,短短2年就還清貸款,同一年,溫國信馬上又在桃園買下第2間房子,總價202萬元。這間房子不僅房間拿來出租,連房屋外牆都出租給店家掛廣告招牌,同樣的,所有租金全部拿來還房貸,快速還清本金。

就這樣工作6年,靠著努力增加收入和存錢,這個上班族有了2間房子,資產規模累積到360萬元。此時,他還是不碰股票,因為手上的現金還存的不夠多。就這樣一直存,再次投入股市,已是1996年的事,等於相隔15年才第2次進場。

那一年,台股在經歷中國對台試射飛彈的危機後,行情一路向上,存到300萬元的溫國信,看到股市交易熱絡,證券公司門庭若市,心想「股市熱,證券公司肯定賺很多手續費。加上許多公司掛牌上市,券商輔導也賺到錢。可是公司這麼賺錢,股價才10幾塊,1張股票才1萬多,實在便宜」。因此他陸續買進證券股,舉元富證(2856)為例,在那一波高低差價就高達7倍!

不過,保守的他雖然買在相對低點,但沒等到高點即出清持股,可是因為他是把手上的300多萬元全部投入,壓寶多檔證券股,總獲利約有1倍。因此短短兩年多,讓他的股市資產規模增長100%,手上多出300萬現金,這個經驗讓溫國信對投資股票的信心大增。

為了股海征戰能夠獲利,他花3萬元買了一套股票軟體,每天下載最新的成交行情,設定不同的選股條件,並努力研讀技術分析,希望能選到保證賺錢的股票。沒想到股票軟體愈研究,反而讓他愈不敢進場,因為發現電腦跑出來的訊息根本不可靠。

自我進修》
股票軟體愈看愈迷惘 不如讀完巴菲特後自創戰術

為什麼?原來他發現,用電腦跑資料、靠技術分析選股,儘管軟體每天會跑出一大堆明牌讓你挑。可是,問題來了:1.推薦股這麼多,到底該買哪一檔?2.大盤上漲時,買什麼股票好像都會賺,還需要靠技術分析嗎?3.大盤趨勢一旦向下,可是股票軟體每天還是提供多檔明牌股,這時又該怎麼趨吉避凶?

研究了半天,這3個問題找不出答案,深怕本金虧損的溫國信,再次退場觀望,繼續做研究,他給自己的目標是:沒有找出一套能穩穩賺錢的方法前,寧願不碰。

不過,從股市撤出的錢可沒閒著,2000年他賣掉桃園的房子,拿出600萬現金轉到台北買房,這房子到現在保守估計已增值到1,500萬元,等於20年漲了1.5倍。妙的是,房地產雖然穩穩增值,溫國信卻沒有再買屋,反而是持續投入股市研究。

這期間他接觸了兩本書: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Graham)的《證券分析》與《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兩本書都強調價值投資法,再對照股神巴菲特(WarrenBuffett)的選股邏輯,溫國信乾脆把市場上所有巴菲特的書全部買來研讀,就這樣又研究了5年,直到2005年,從價值投資的觀念出發,歸納出一套以股利殖利率為核心的操作方法,將其命名為「倉儲式選股投資法」,目標要挑出一檔檔「雪球股」,靠操作這些個股每年至少穩穩賺到15%的獲利,以此速度去快速累積財富。

與他相交逾10年的新局企管網執行長王友倫說:「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從不跟著別人起舞!」落實到股市操作也一樣,溫國信直到自己研發的選股投資法,被驗證確實可行後,才積極投資股市。結果,真的在過去5年股市大幅波動的環境中,穩穩獲利,而且是「不必盯盤、就能年年穩賺15%。」

溫國信靠「倉儲式選股法」一路放大資產

▲溫國信靠「倉儲式選股法」一路放大資產
【延伸閱讀】存錢有撇步,不放過賺每一分錢的機會!

即使股市資金加上房地產,身價已經超過3,000萬元,溫國信依然不放過能多賺任何一分錢的機會。舉個例,他認為一樣的錢,放在不同的銀行帳戶,差異會很大。一般人薪水入帳後會存在活期存款不去動它,要用錢再分批領出來。溫國信不一樣,薪水一入帳,他會把薪水拆成好幾份,透過網路銀行或是ATM去存1個月的定存,因為定存的利息是活期存款的好幾倍,即使是現在定存利率這麼低,還是有5倍的利息(編按:目前活期存款利率約0.13%、1個月定存利率約0.75%)。

定存不斷累積,當標的股票跌到理想價位時,溫國信就解定存,轉進股票帳戶陸續承接,這個部分的報酬率他設定每年要15%。如果持股的殖利率下降,出脫股票後,又馬上把資金轉到定存,繼續賺定存的利息錢。就這樣讓資金在3個不同帳戶間轉動,每一分利息錢,他都不願錯過。


▲存錢有撇步